主菜单

名师大讲堂|匈牙利佩奇大学教授到我校开展讲座《建筑设计与教育的边界——佩奇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实践与教育》

责编: 文玉、郭松 作者: 周盈姿、钟燕 发布时间:2025-10-13 浏览量:93

Dr.Erika Voros 埃里卡·沃罗斯

匈牙利佩奇大学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布达佩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,佩奇大学智能住宅科研所研究员,设计的位于布达佩斯的重型工具公司总部大楼获2023年欧洲年度办公建筑大奖。

 

Dr.AKos Hutter 阿科斯·胡特尔

匈牙利佩奇大学正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佩奇大学国际综合遗产保护科研所研究员,中国湖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,美国丹佛大都会大学建筑专业学科带头人,匈牙利建筑协会会员,佩奇大学科学实验中心主设计师,2015年米兰世博会匈牙利馆主设计师。

 

Dr.Jin Xin 金鑫

匈牙利佩奇大学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佩奇大学国际综合遗产保护科研所执行组长/研究员,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员,山东省室内设计行业协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,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,2010上海世博会电影场景主设计师。

 

10月11日晚,匈牙利佩奇大学埃里卡·沃罗斯教授、阿科斯·胡特尔教授与金鑫教授应邀到访我校,在西校区大礼堂开展了题为《建筑设计与教育的边界——佩奇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实践与教育》的精彩讲座。讲座以现代化建筑设计与学科教育为主题,探讨了在国际角度下建筑与设计类学科发展的不同可能性,引发在场师生深度思考,取得良好学习成效。

 

三位教授首先系统介绍匈牙利独特的人文风貌与地理特征,详细阐述佩奇大学650年的办学历史及深厚学科积淀,并以索菲亚早期基督教遗址、境内各大教堂等建筑实例为切入点,深入剖析匈牙利建筑在多元性、历史性与融合性方面的显著特点。同时,教授团队结合新时代建筑保护需求,介绍佩奇大学师生联合开展古建筑艺术化保护的实践经验,并鼓励我校学生加强国际交流,鼓励同学们在跨文化背景下探寻建筑设计的独特价值。

在讲座核心分享环节,三位教授围绕基础建筑学习、建筑综合学习、建筑设计的边界、建筑设计与教育的分界线、建筑设计与教育边界五个维度,系统阐释学业场景下师生关系构建与教育实施的关键路径。三位教授强调了系统学习的三个阶段:在基础建筑学习阶段,教师以理论教学为核心,重点培养学生手绘表达、模型构建等专业基础能力;进入建筑综合学习阶段,教师角色转为引导者,突出学生主体地位,支持学生突破自我局限、开展创新实践;在“建筑设计的边界”与“建筑设计与教育的分界线”板块,团队通过《肌肤之目——建筑感官》课程“柔韧球体”“微型住宅”等选修项目,进一步强化师生协作效能,助力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,提升材料应用、尺寸测算等细节把控能力。讲座中针对“建筑设计与教育边界”议题,埃里卡・沃罗斯教授结合多项国家级获奖项目案例强调,此阶段师生应建立“同心同行的同事关系”,通过团队协作与项目历练,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。

讲座期间,三位教授对我校学子在合作课程《肌肤之目——建筑感官》中的表现给予高度肯定,并表达了未来深化合作的期待。针对现场学生提出的专业疑问,埃里卡・沃罗斯教授建议,同学们不应局限于手绘设计与软件建模,需主动探索实体建模的实践价值,提升综合设计能力。

在互动问答环节,在场师生还围绕“多感官设计应用”“项目参与路径”“微型住宅功能平衡”等关键问题与教授团队深入交流。教授团队给出明确建议,鼓励学生研读建筑理论原著,加强实体模型制作与感知训练,提升对材料特性与空间结构的认知水平;同时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,建议学生全程参与各类实践项目,主动提出创新性设计思路。

此次讲座不仅进一步推动我校师生对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层次掌握,也通过国际视角展示了如何通过教与学、引导与沟通实现师生并肩共赢,共创未来的合作方式,充分彰显我校积极对接国际教育资源、推动学科开放发展的鲜明态度。讲座尾声,佩奇大学教授团队明确表达与我校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意愿,共同探索建筑学教育创新发展路径。此外,教授团队还呼吁同学们积极参与团队协作,在互学互鉴中展现青年一代的创新活力,在国际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,期待两校未来持续深化合作,为国内外建筑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。(林蕊、李娜/摄)